新闻资讯 分类
“项城防水”:“锃亮”的中国金字招牌JBO竞博发布日期:2023-03-28 浏览次数:

  JBO竞博项城是全国建设工程防水业兴起的发源地,被授予“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称号。如今,JBO竞博约有30多万项城防水人凭借过硬的技术和良好的声誉活跃在全国各地,占据着全国2/3以上的市场,一部分人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近几年,“项城防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已成为我国建筑防水业的一个金字招牌,先后承揽了像北京西客站、北京奥运体育馆、中央电视台新址、北京奥运地铁线年上海世博会场馆等国家大型工程防水项目,这让“项城防水”这个金字招牌显得更加熠熠生辉。

  改革开放初期,一群在外打工的项城市贾岭镇农民以超前的眼光看中了防水市场的大好前景,从此,许多项城人开始涉足这个行业。

  在“项城第一代防水人”的带动下,越来越多的项城人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他们靠着勤奋和智慧一个个走上了发家致富的道路。

  如今,“项城防水”大军已经发展到30多万人,他们的足迹早已踏遍全国,一部分人甚至已经走出了国门。他们不但将业务做到了北京奥运体育馆等国家大型防水工程项目,还在全国各地留下了“中国建设工程防水之乡”的良好口碑。

  近日,记者先后走进2010年上海世博会“世博演艺中心”建设施工现场和孙店镇的几个“防水村”,探访“项城防水”的发展历程。

  刘站立,项城市贾岭镇人,1988年来到上海从事防水业,现任河南安信达防水保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21年前,他刚到上海时还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如今他可是有房有车的上海人。“我可谈不上什么成就,和咱那些有实力的项城籍防水大老板相比,太不值得一提了。”刘站立告诉记者,目前在上海的项城防水人有4万人之多,具有雄厚实力的防水公司达数十家之多,在上海市场占有很大份额。

  记者在上海采访时,刘站立的公司正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建设施工现场紧张施工,该公司承接了数十万平方米“世博演艺中心”的防水工程。走进施工现场,熟悉的家乡话不断在耳畔响起,他们都是来自项城市贾岭镇的农民工。“项城防水能走进世博会场馆,大家都觉得光荣,我们再累也感到自豪啊。”来自项城市贾岭镇的该项目负责人刘东良说,他在上海从事防水业已有16年之久,这次施工要求比以前要严格百倍,每个环节他都要亲自把关,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施工。“不能给咱‘项城防水’抹黑啊。”刘东良说。

  在改革开放初期,许多外出打工的项城市贾岭镇农民像刘站立一样,当初走出家门只是想靠打工挣点辛苦钱,做梦也没想到将来要做大老板。他们靠着勤劳的双手和聪明才智一步一个脚印,才有了今天的成就,也正是他们为“项城防水”闯出了路子。

  据项城市建委防水办主任陈明亮介绍,“项城防水”业迄今为止已走过了30多年风雨之路。早在改革开放初期,以项城市贾岭镇闫老寨行政村黄培栋为代表的农民工,率先走出家门,踏上了外出务工之路。起初,苦于没有技术,他们多是在建筑工地上干一些笨重的体力活儿。后来,细心的他们发现建筑工程的防水工程,由于脏、累、苦,很少有人愿意干,工程总承包方又没有专业的施工队伍。“这个行业存在很大的发展空间。”他们在心中窃喜,几个人便私下合计着包揽这个少有人问津的小项目。

  于是,被后来者称为“项城第一代防水人”的他们从那时开始涉足建设工程防水这个行业。

  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第一代防水人”不但因此脱贫致富,还成为乡里的致富能人。家乡人看着他们“眼馋”,也纷纷效仿,于是亲戚拉亲戚,朋友帮朋友,短短几年,从事建设工程防水这个行业的人员以贾岭镇为中心,迅速向四周扩张,并延伸到项城与驻马店市平舆县接壤的周边地区。

  到上世纪90年代末,项城就已有20万人防水大军活跃在全国各大中城市。防水业给该市一部分农民带来不菲经济收入的同时,也带动了更多的家乡人加入到防水大军中来,这个被别人看做是小项目的工程真正成了项城农民赚钱的大市场。

  据最新统计,项城市现有农村劳动人口65万人,每年约有30万人外出从事防水施工或生产,占该市外出务工人员的85%,占全国同行业从业人员总数的30%以上。2008年,项城籍防水从业者共签订建筑防水工程合同额高达166亿元,合同履约率达到了100%,从这组数字中不难看出“项城防水”的发展速度之快。

  近几年,项城防水在当地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下,正朝着科技化、规模化、集团化、基地化方向阔步向前发展。一些项城防水企业在完成一定的原始资金积累后,又把产业延伸,投资生产建筑防水材料,如河南彩虹、河南金固、河南华瑞、北京中海、北京禹邦等,这些由项城人兴办的建筑防水材料生产企业多达58家,遍布北京、天津、上海、重庆、南京、武汉、郑州等大中城市,其中年产值超过5000万元的有32家。河南彩虹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还创办了河南彩虹化学建材研究所,专门进行新型建筑防水材料的开发研究。河南省金固防水材料有限公司和河南省华瑞防水材料有限公司还参与了“河南省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施工工法”的制定。

  项城防水人在发展壮大队伍的同时,不忘维护河南人的形象,他们以质量赢得市场,始终牢记“诚信”二字,在全国各地树立了良好的口碑。项城市贾岭镇农民曹明涛,在2006年度山东省青州市劳动模范评比中,成为青州市历史上第一位获得“劳模”称号的外来农民工。

  在全国各地,获得诸多殊荣的项城防水人比比皆是,他们用质量和诚信赢得了更广阔的市场。

  “项城防水”良好的口碑为其从业人员带来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据统计,2008年,该市农民人均净收入3896元,从事防水业的农民人均净收入2150元,占农民人均净收入的55%。个别乡镇从事防水业的农民人均收入占农民年人均净收入的60%至80%。防水业劳务经济给该市多数农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实惠,相当多的农民因此盖起了楼房,购买了轿车和高档家电,过上了富裕的生活。

  项城防水人致富不忘回报家乡,许多富裕起来的防水人或回乡投资创业,或报效家乡为老家出资修路,通过实际行动“反哺”家乡,助力新农村建设,涌现出一批群众生活富裕、村舍美丽的“防水村”。

  “孙店镇共有7.2万人,3.6万名劳动力,仅从事防水防潮的人员就达1.4万人,约占劳动力总数的40%以上,占外出人员的60%以上。”该镇政府工作人员董威告诉记者,全镇现拥有防水工程队1200多人,防水公司200多家。据调查,该镇在防水劳务输出人员中,工程队工头及公司经理收入较高,年收入可达十几万元,甚至上百万元;防水工人年均收入1万元,最低的也能达到5000元左右。据估算,该镇防水年收入达5亿元,拥有资产1000万元以上的老板近30人,100万元以上的近千人。

  “项城防水”经过20余年的发展,仅孙店镇就形成了公堂、祁桥、小郑营、汝阳刘、朱庄、四董、袁营等十几个防水劳务输出较为集中的“防水村”,涌现出一大批防水防潮行业的佼佼者。

  公堂行政村是孙店镇首屈一指的防水专业村,该村有公司经理和大小包工头60多人,带动了全村1000人外出从事防水业,年人均收入8000元以上。涌现出了公正、公金星、王克顺等为代表的防水劳务输出精英,他们致富不忘乡邻,踊跃出资捐款支援家乡建设。截至目前,他们已累计捐款48万元,为公堂村兴建了小学一座,修建村内道路5公里;祁桥行政村村民邓同革在北京成立了自己的防水防潮公司,下属3个工程队,吸纳了本村60名富余劳动力从事防水防潮产业,年人均增收8000元以上,使12家贫困户走上了富裕之路。

  “由于项城防水业发起于民间,缺乏有序的规范和引导,始终处于自由、无序、无政府状态的竞争环境中。”在一次关于项城防水的座谈会上,河南彩虹防水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祁培新这样建议,把项城市目前所有大大小小的防水工程公司联合起来,共同组建成企业集团,由一名党政领导或独立第三方出任法人代表,成立社团法人中国项城防水集团。集团旗下公司对外都以集团公司名义承揽工程,但每个公司又作为会计主体出现,对工程质量、行为责任承担后果,可以说是品牌共享,风险自担。祁培新说:“这样一来,就大大提升了项城防水集团的企业规模和企业资质。企业集团制定并监督实施行业标准,对下属企业实施科学规范管理,共同维护项城防水企业整体形象。”

  在上海世博会“世博演艺中心”施工现场采访时,河南安信达防水保温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刘站立也提出了类似的建议。他说:“目前,项城籍在沪从事防水的务工人员不低于4万人,但缺少一个统一的组织,大家都是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沟通较少,这是‘项城防水’在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个问题。”刘站立建议,家乡政府和主管部门应该设立一个像“防水协会”之类的组织,促使各大防水公司强强联合,让项城防水大军更加壮大。